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提起蛇,

有些人会感觉神秘,

还有不少人会感到害怕。

 

但与一些濒危动物一样,

牠们中的一些成员也面临着生存威胁,

像是栖息地破坏、过度开发、

被当作异宠进行宠物贸易等等。

 


全球蛇类贸易

野生蛇类的种群数量被认为一直在减少[1],但由于缺乏相关数据,还无法准确评估其保护工作和人类开发活动的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有关蛇类的贸易从蛇皮及其制品、宠物行业,到传统药物、食物等等,这对其野生种群造成了潜在的不利影响[2,3,4]。



网纹蟒(Python reticulatus),泰国岗卡章国家公园 © WWF-Aus / Tim Cronin

此外,这种贸易不仅令许多蛇类面临生存威胁,还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病原体和疾病媒介的引入,从而对人类健康甚至整个生态系统都构成了潜在的威胁[5,6]。

但以往的研究只对爬行动物活体的国际贸易进行了描述,或者只针对某些特定国家,而没有对全球蛇类贸易进行详细的分析。

为了量化这些风险,上个月发表在《生物保护》(Biological Conservation)上的一项研究[7],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贸易数据库为基础,对1975-2018年间记录的蛇类贸易数据进行分析,发现
这44年里共有近630万条列入CITES附录的蛇物种活体和3450万张蛇皮及制品被贸易。

 

贸易数据细化

《CITES公约》于1975年生效,它所维护的贸易数据库包括了所有缔约方(183个国家/地区)的进出口报告的贸易记录[8]。

部分合法的国际蛇类贸易受到《CITES公约》的管制,其中被列入CITES附录的蛇类共有164种(包括2个亚种),涵盖了毒蛇和无毒蛇[9]。

本次研究发现,在1975-2018年期间,全球蛇类出口量超过了4000万条,平均每年有近100万条濒危/受威胁的蛇类在国际市场上被合法出售,其中76.1%为附录II物种。蛇类贸易主要用于商业用途,占整体贸易的64%,其中最常见的贸易形式为蛇皮类和活体蛇。


缅甸蟒(Python bivittatus) © WWF / Urs Woy

蛇类贸易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蟒蛇,占整体贸易的49.9%,主要贸易形式为蛇皮类和活体蛇,其中较为常见的物种包括网纹蟒(Python reticulatus)、球蟒(Python regius)和缅甸蟒(Python bivittatus)。现在,网纹蟒在划归新属后重命名为Malayopython reticulatus;缅甸蟒在过去曾被归类为印度蟒(P. molurus)的亚种。

其次,游蛇科(Colubridae)下物种占整体贸易的36.8%,主要贸易形式为蛇皮类。在1986年和1990年有明显的贸易高峰,其中较为常见的物种为滑鼠蛇(Ptyas mucosa)。

在出口商报告的蛇类贸易中,毒蛇占整体贸易的10.8%,主要贸易形式为蛇皮类和活体蛇,其中较为常见的物种为爪哇喷毒眼镜蛇(Naja sputatrix)、印度眼镜蛇(Naja naja)和圆斑蝰(Daboia russelii)。

就蛇活体贸易而言,它占了整体蛇类贸易的15.4%,在1975-2018年期间,共有近630万条公约附录中的活体蛇被贸易。据出口商报告发现,从加纳出口的活体蛇最多,其次是印度尼西亚、多哥和贝宁;最大的活体蛇进口国是美国,其次为中国和德国。

 


蛇的来源,与贸易的地理模式

虽然自200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蛇类贸易来源从野生转向人工圈养繁殖,但根据CITES的记录显示,在2015年至2017年间,仍有60%以上为野生物种。

其中,毒蛇贸易的来源主要为野生物种 —— 其中蝰蛇科(Viperidae)和眼镜蛇科(Elapidae)下物种的野生来源占比分别为97.8%和96.4%;相比之下,蚺科(Boidae)和蟒科(Pythonidae)下物种则分别为41.3%和76%。

贸易额最高的野生蛇类是网纹蟒,占所有野生蛇类的40.4%。另外还发现,尽管缅甸蟒已被IUCN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9],但仍有相对大量的野生物种被贸易(近2.1万条)。

在出口商报告的1975-2018年间贸易流中(包括再出口),印尼是最大的蛇出口国,从印尼到新加坡的贸易量是最大的(近1296万条),主要是商业用途。

如果只考虑活体蛇的贸易流,那么大部分的贸易则来自加纳、印尼和越南,其中从加纳到美国的贸易量是最大的(近79万条),大部分为蟒科下物种,亚洲地区的活体蛇贸易则主要为游蛇科物种。

通过对比活体蛇贸易的时间变化发现,美国一直是最大的进口国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出口方发生过一些变动。从1980-1984年,泰国出口至美国的贸易额是最大的;之后在1990-1994年,加纳、多哥、贝宁和哥伦比亚成为了该期间的主要出口国;1995-1999年,印尼开始向美国和中国出口;自2000年以来,加纳、贝宁和多哥主要向美国市场出口蛇类制品,而越南和印尼则主要向中国市场出口活体蛇。

 

保护工作的展望

在过去的44年里,全球蛇类贸易一直由商业用途的蟒蛇贸易所主导,包括蛇皮类和活体蛇等贸易形式。近几年来,蟒蛇的总体贸易额有所下降。

牠们的蛇皮制品从东南亚地区出口,被运输至欧亚大陆和美洲地区[3,11],这种贸易对提高东南亚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帮助,而且可能是可持续的[12]。


待售的蛇皮制腰带,印尼雅加达,1990.6 © Rob Webster / WWF

但因为《CITES公约》贸易数据库主要依赖于各个缔约方的自发报告,这可能存在着将野生捕获的蛇误报为人工圈养繁殖来源的现象[13]。例如许多从南美出口的蟒蛇被报告为来源于养殖场,但其真实性并没有被核实。

蛇类贸易不仅增加了出口国家野生蛇类数量减少的风险,还可能影响进口国家的生物多样性和本地物种保护。例如,被作为宠物而广泛贸易的缅甸蟒已成为佛罗里达州的外来入侵物种[14]。

其次,毒蛇的活体贸易也存在着健康安全隐患。因为大多数毒蛇贸易都来源于野生捕获,捕获者、商贩、参与运输者等都有被蛇咬伤的风险。例如贸易额较高的圆斑蝰,就是“印度四大毒蛇”之一。

此外,介于目前已知的蛇类约有3700种,但该研究数据仅涵盖了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的164种蛇,这意味着还有很多种蛇的合法和非法贸易未被涉及。

尽管如此,本次研究的数据还是帮助揭示了蛇类贸易的来源与趋势,也提高了我们对总体情况和相关风险的了解。


资料整理&编辑:鹅子
排版:捷西



本文数据资料来源:
➤ Forty-four years of global trade in CITES-listed snakes: Trends and T implications for conservation and public health (2020)
➤ https://therevelator.org/snakes-traded/
[1] Reading, C.J., Luiselli, L.M., Akani, G.C., Bonnet, X., Amori, G., Ballouard, J.M., Filippi, E., Naulleau, G., Pearson, D., Rugiero, L., 2010. Are snake populations in widespread decline?

[2] Alves, R.R.N., Neto, N.A.L., Santana, G.G., Vieira, W.L.S., Almeida, W.O., 2009. Reptiles used for medicinal and magic religious purposes in Brazil.
[3] Kasterine, A., Arbeid, R., Caillabet, O., Natusch, D., 2012. The Trade in South-East Asian Python Skins.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 Geneva. Available from http://www. intracen.org/uploadedFiles/intracenorg/Content/Publications/The%20Trade%20in %20Southeast%20Asian%20Python%20Skins%20for%20web.pdf.
[4] Jensen, T.J., Auliya, M., Burgess, N.D., Aust, P.W., Pertoldi, C., Strand, J., 2019. Exploring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frican snakes not listed on CITES: highlighting the role of the internet and social media.
[5] Karesh, W.B., Cook, R.A., Bennett, E.L., Newcomb, J., 2005. Wildlife trade and global disease emergence.
[6] Lockwood, J.L., Welbourne, D.J., Romagosa, C.M., Cassey, P., Mandrak, N.E., Strecker, A., Leung, B., Stringham, O.C., Udell, B., Episcopio-Sturgeon, D.J., Tlusty, M.F., Sinclair, J., Springborn, M.R., Pienaar, E.F., Rhyne, A.L., Keller, R., 2019. When pets become pests: the role of the exotic pet trade in producing invasive vertebrate animals.
[7] Fleur Hierink, Isabelle Bolona, Andrew M. Durso, Rafael Ruiz de Castañeda, Carlos Zambrana-Torrelio, Evan A. Eskew, Nicolas Ray.  Forty-four years of global trade in CITES-listed snakes: Trends and T implications for conservation and public health, 2020
[8] https://www.cites.org/eng/disc/what.php
[9] Species+, https://www.speciesplus.net/, 2019
[10] IUCN, June 2019
[11] Shine, R., Harlow, P.S., 1999. Reticulated pythons in Sumatra: biology, harvesting and sustainability.
[12] Natusch, D.J.D., Lyons, J.A., Riyanto, A., Mumpuni, Khadiejah, S., Shine, R., 2019. Detailed biological data are informative, but robust trends are needed for informing sustainability of wildlife harvesting: a case study of reptile offtake in Southeast Asia.
[13] Fogel, D., 1997. Captive Husbandry and Propagation of the Boa constrictors and Related Boas.
[14] Dorcas, M.E., Willson, J.D., 2011. Invasive Pyth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Ecology of an Introduced Predator.

话题:



0

推荐

世界自然基金会

世界自然基金会

27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作为第一个受中国政府邀请来华开展保护工作的国际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在中国的工作始于1980年的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志愿者超过500万名。 WWF的愿景和使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环境恶化,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 为此我们致力于:保护世界生物多样性;确保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降低污染和减少浪费性消费的行动。

文章
  • 文章归档
2020年 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