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20年地球一小时,我们以“为地球发声”为活动口号,引导更多人关注生物多样性;我们也开启“发声”栏目,帮助你对地球了解更多。

地球,因其遍布生物,被称为“生命的行星”。生物的种类繁多,难以计数。地球上生物的最大特征之一是多样性。这个星球上,现在到底存在多少种生物,真实的情况谁也不知道。到现在为止,能够被附以学名的生物种类,大概达170万种之多,但这并不是全部。如果全部都记载的话,是1500万种,还是1亿5千万种,谁也预测不出。

在过去38亿年的生命历史中曾经发生了5次大的灭绝。其原因是大规模的地质运动和陨石撞击等原因。但现在,地球正在进入第6次物种大灭绝。这是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灭绝,且速度是这之前5次的10倍甚至100倍。

2018年WWF发表的最新的《地球生命力报告》警告人类对环境的过度消耗与破坏,已导致1970至2014短短44年中,野生动物从地球上消亡了60%。报告称,2014年,全球包括鱼类、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在内,超过4000种动物的总数,相较于1970年,下降了60%。其中,淡水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已减少83%。


赤麻鸭 ©️韦宝玉
 

淡水生态系统,亦即河流、湖泊、内陆湿地等,仅占了地球表面的1%,却养育了全球10%的物种及1/3的脊椎动物,包括约70种适应淡水的哺乳动物,5,700种蜻蜓,250余种龟鳖,17,800种鱼,1,600种螃蟹。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特有种比例也尤其高,全球淡水生态区中已评估的鱼类中,有过半仅在单一生态区域生存。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活之需及生产之要,对人类如此重要的淡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如此之快,但它得到的关注却太少太少,淡水生态系统给人类带来的福利和价值也远远被低估了。

淡水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淡水、食物、生计、防洪、抗旱等丰富的生态服务功能。如果没有健康的河流和湿地,我们就没有水资源用以饮用和灌溉,全球有数亿人,特别是那些贫困国家的人民,将失去从淡水渔业获得的蛋白质和食物,而这对他们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自由流淌的河流和健康的湿地(如沼泽地、红树林、滩涂湿地、泥炭地等)是在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减缓日益频发的极端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如舒缓和减少洪水的冲击、储备淡水以应对干旱、作为缓冲带来对抗海平面的上升等。

 


蜿蜒流淌的河流 ©️pixabay.com

 

然而,自1970年以来,淡水生态系统已损失近30%,依赖其生存的物种数量锐减约83%,而大型的水生生物如江豚、鲟鱼、河狸、鳄鱼等,受到的影响更大,他们的种群数量下降的程度甚至达到88%。总体而言,淡水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所承载的物种数量高于森林和海洋,但其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却达到了森林和海洋的两到三倍。淡水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河流、湖泊和湿地面临极其严重的生物多样性危机,目前超过1/4的淡水物种(包括1/3的淡水鱼类)正濒临灭绝。

为此,WWF全球淡水团队及其他国际组织总计25位专家联合撰写了首个针对保护和修复淡水生态系统的综合性方案——《抢救性恢复方案——扭转全球淡水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为遏止淡水生物多样性下降提供了重要建议。

文章分析了淡水生态系统所面临的六个主要威胁及其成因,针对每一个威胁提出了明确的解决方向,以及可参考的成功案例;结合主流国际公约中需要形成的决议和目标,梳理了达成目标需要具备的政治意愿和详细指标。

《方案》指出,必须抓住2020年全球政策机遇,在各国政府回顾生物多样性公约(CBD)、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性公约(UNFCCC)等政府间协议之际,推动各国出台各类积极政策应对目前的现状,通过有效实施这些政策以扭转淡水生态系统恶化的现状,并最终在未来实现淡水生态系统的恢复。

目前迫切需要实施的六个对策包括:1)加速恢复环境流(水生生物生存、繁育和洄游等所需的必要的水文过程);2)改善水质;3)保护及恢复关键栖息地;4)合理管理淡水物种的捕捞利用和泥沙采掘;5)阻止和控制外来物种的入侵;6)维持河湖连通性。

WWF于1998年开始长江保护工作,过去20年,在与中国政府携手恢复水生生态系统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在恢复环境流方面,自2011年至2019年间,在农业部门、三峡集团与WWF和相关部门的共同推动下,在确保洪水风险可控前提下营造人工洪峰,针对四大家鱼繁殖实施了9次三峡大坝生态调度,抢救性恢复了四大家鱼早期资源。

在改善水质方面,中国在长江流域实施了多年的退耕还湿、退渔还湿等工作,并在部分曾经与干流阻隔的湖泊中实现了季节性连通。此举通过恢复湿地改善水质,并因此促进渔业资源以及洪泛平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在保护及恢复关键栖息地方面,中国已经开始在流域尺度的保护上进行规划。在国家林草局的指导和参与下,WWF协调诸多国内外专家,针对长江流域未来保护目标进行系统性规划。规划不仅考虑生物多样性等情况,更从连通性、开发情况进行综合考量。此外,中国已经出台了河长制、长江禁捕等重要政策,也在治理入侵物种等实践上有重要的成功经验。WWF未来会利用其国际网络,将中国的实践经验进行推广,在更多国家实现淡水生态系统的抢救性恢复。

《抢救性恢复方案》给伤痕累累的地球淡水生态系统带来了一丝曙光和希望。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股市的市值蒸发4/5,我们会怎么办?政府会袖手旁观,听之任之吗?目前,我们星球的淡水生态系统的“股市”就是出现这样一个情况。2020年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的年份,可能是我们“救市”的最佳时间,可能也是最后的时间,是全球共同来决定我们未来10年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命运的关键时刻。我们有机会实现这个目标吗?很难……,但人类已经在某些方面有所行动:

 

地球人“补天”行动

1977年,人们发现南极上空每年都在9~11月发现有“臭氧空洞”,这引起举世震惊。

1987年9月,由UNEP组织的“保护臭氧层公约关于含氯氟烃议定书全权代表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召开,24个国家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2018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上科学家证实,长期以来,在协议框架下采取行动,已成功削减了大气中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含量,推进臭氧层的持续恢复,预计北半球和中纬度地区的臭氧层有望在2030年之前完全愈合;在2050年前,南半球的臭氧层将恢复原样;截至2060年,极地地区的臭氧层将成功恢复。

人类给地球控温

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了安排。

从环境保护与治理上来看,《巴黎协定》的最大贡献在于明确了全球共同追求的“硬指标”。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努力;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巴黎协定》将世界所有国家都纳入了呵护地球生态确保人类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当中。

协定涉及的各项内容摈弃了“零和博弈”的狭隘思维,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从经济视角审视,《巴黎协定》同样具有实际意义:首先,推动各方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积极向绿色可持续的增长方式转型,避免过去几十年严重依赖石化产品的增长模式继续对自然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臭氧空洞已经在修复、应对气候变化也开始行动,那么拯救生物多样性的行动在哪里?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也已经筹划行动。“自然与人和谐的新共识”(New Deal for Nature and People)的号角已经吹响。

我们现在能做的是,在日益紧迫和日益扩大的危机前,立即采取果断措施遏制淡水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恢复我们濒临死亡的淡水生态系统。今年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制定2020年后全球自然保护框架。这是我们拯救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时刻,WWF呼吁政府、企业和公众行动起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框架下履行相关协议,激励公共和私人行动,保护和恢复全球生物多样性,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


本文作者:任文伟
WWF北京代表处淡水项目主任,同济大学环境学院兼职教授。200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生态学博士学位。2001~2003年于东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发表专著6部,论文40余篇。

延伸阅读:
“水的旅程”是WWF南非于2013年发起的全球宣传活动,2019年落地中国,并获得WWF淡水保护大使倪妮、WWF江豚保护大使张靓颖、WWF明星湿地使者吴敏霞的倾情支持。

话题:



0

推荐

世界自然基金会

世界自然基金会

27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作为第一个受中国政府邀请来华开展保护工作的国际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在中国的工作始于1980年的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志愿者超过500万名。 WWF的愿景和使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环境恶化,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 为此我们致力于:保护世界生物多样性;确保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降低污染和减少浪费性消费的行动。

文章
  • 文章归档
2020年 27篇